天津自閉癥康復機構帶你了解糾正自閉癥兒童的刻板行為,試試這幾招,管用!
如果你經常接觸幼兒或兒童可能會發現,有些孩子會做出一些看起來十分枯燥、無聊的行為。比如,一些幼兒翻來覆去地唱同一首歌、觀看同一部動畫片,或要求聽同一個故事。有些孩子則反復地將瓶蓋扭開旋緊,樂此不疲地關門開門,持續地撿球扔球,甚至反復爬上沙發再往下滑。
上述兒童的這些行為,被研究學家稱為兒童自發性重復行為。而有一類特殊人群——自閉癥,他們也會做出這些重復行為,只不過在臨床上,這些重復行為被稱作「刻板行為」。01自閉癥刻板行為的表現及形成原因
刻板行為是自閉癥的核心癥狀。
不同教育階段的自閉癥所表現的刻板行為也有所不同,比如:學前期常見的是重復不斷地玩水、翻書等以感覺刺激為主的行為;學齡期常見的是走固定路線、坐固定位置、背時刻表等;青春期開始常見的癥狀是堅持固定流程,即做事的先后順序等。
目前,自閉癥刻板行為產生的原因尚未有統一定論。不過,有研究認為[3],自閉癥兒童刻板的言語及重復的身體運動,與腦神經機制中的海馬功能障礙、杏仁核功能障礙、垂體后葉功能障礙、顳葉和頂葉皮層功能障礙有關。
此外,研究還認為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問題、學習或訓練的課程內容難度太大、生活規律被打破、固定的位置被更動、身體不舒服、外界刺激過多或不足等,也是引發自閉癥刻板行為的形成原因。
02星孩的“刻板行為”并非都要糾正
刻板行為不但不利于自閉癥兒童自主性、專注精神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還嚴重影響了兒童正常的社會交往、融合以及相關技能的習得,甚至加重自閉癥核心癥狀[4]。
綜合多種因素,一般建議家長及早幫助自閉癥兒童改善刻板行為,更有利于兒童的個體發展。不過,并非所有自閉癥所表現的刻板行為都需要強行糾正。
大多數情況下,自閉癥兒童無理由重復地擺動著身體,可能是因為這個過程讓他們感覺到了“放松、愉悅”,或者是他們在表達他們的興奮,或者是想單純讓自己安靜下來。就像我們普通人在緊張時,反復不斷地摩擦雙手或深呼吸一樣。
這種情況下,家長如果強行糾正兒童的“刻板行為”,反倒會加重兒童焦慮、緊張的狀態,甚至出現自傷行為,比如撞頭、刺激傷口、咬指甲、拔頭發等。
具體什么情況下建議自閉癥的刻板行為,一般依據這3點,例如:
刻板行為沒有影響到兒童的身心健康;
刻板行為沒有影響到兒童的正常學習和生活或影響他人的生活;
刻板行為沒有加重的趨勢。
一旦自閉癥的刻板行為有加重的趨勢,并且目前已經嚴重影響到兒童的健康、學習、與他人互動以及日常生活的參與,就需要盡早干預。
034個策略糾正星孩的刻板行為
1轉移注意力,提供合適替代行為
家長可以通過與自閉癥兒童玩擊掌、傳球等游戲活動,轉移兒童對刻板行為的注意力。同時,家長要及時提供給兒童具有和刻板行為相同功能的替代性行為。比如:當自閉癥兒童出現拍擊自己胸部的刻板行為時,家長可以引導他將雙手上舉擊掌,然后緩慢向兩側張開,雙手下垂擊掌。
如此循環多次,用恰當的手部拍掌動作代替其拍擊胸部的自傷性刻板行為,不僅能達到提高自閉癥兒童專注力,還能起到控制兒童情緒穩定度及自我控制能力的目的。
2感覺調整或感覺刺激
前面我們分析自閉癥刻板行為的原因說過,環境刺激的不足,可導致兒童會試圖通過各種重復性的刻板行為引起身體的不停的動作,來追求感官體驗的快樂。同樣,如果環境刺激過多且繁雜,特別是會引起焦慮、壓力和挫折的刺激,則會刺激兒童的刻板行為產生,以此來求得生理上的均衡。
因此,對于環境刺激不足的兒童,家長可以通過玩游戲,比如捉迷藏、撓癢癢、追趕類游戲等,這些游戲包含動作,可以滿足兒童的一些感覺刺激需求;對于刺激超負荷的兒童,可以為兒童提供一個適宜空間環境,讓他們的情緒得到及時宣泄,也是一種緩解刻板行為的策略。
3提高語言能力
研究觀察發現,自閉癥兒童即使非語言認知能力有限,但理解性語言能力或表達性語言能力的增加均會使得刻板行為減少[5]。因此,提高自閉癥兒童的語言能力,等他們的語言能力進階到更高的水平,一些無聊的刻板行為也會大大減少。
04將刻板行為設計為技能學習游戲
在兒童出現刻板行為時,家長可以通過設計一些相關的游戲,轉移兒童的關注點。例如,當發現兒童對“關開門”有刻板行為時,家長可以設計“關開門”游戲,改變兒童某個時段關門的認知,也可以不關門,并通過多次練習,減少兒童刻意關門的刻板行為。
總言之,對自閉癥兒童刻板行為問題的干預方法其實有很多,但由于刻板行為包羅萬象,而且造成的原因也不盡相同,因此,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有可能幫助他們減少和改善由于刻板行為導致的情緒行為問題。
05說到自閉癥的刻板行為,不少人認為,自閉癥兒童所有的行為都是錯的,都需要改正。但事實上,自閉癥有自閉癥的表達方式,他們用自己特別方式去感知這個世界,去學習、去表達。反之,強行糾正自閉癥的所有行為,雖然看起來“正?!绷?,但對他們而言是非常痛苦和殘忍的。
自閉癥兒童所產生的任何情緒和行為的背后都有其特定的原因,比如,這樣做能減少孩子自己的焦慮感,能夠讓孩子對目前的事物具有掌控感??傊?,只要我們家長善于發現其背后的原因,很多看似不解的行為都是可以有效化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