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閉癥康復機構教你怎么建立自閉癥兒童的保障感
幫助自閉癥兒童建立保障感,是讓孩子產生探索外部世界的動機的關鍵,這也是直接針對自閉癥的核心癥狀——社交功能障礙提出的支持。
父母要謹慎處理分離
對于嬰幼兒來說,與主要照料者的分離是一個潛在的創傷事件。而對于保障感本來就不高的自閉癥兒童來說,他們更加需要確認關鍵的依戀對象是恒定、不會消失的,即使父母因為一些原因,要跟孩子短暫分離,那么一定要在分離前做好準備和交接工作,過程中做好情感維系,給孩子具體的保證。方法如下:
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一定會回來。
告知回來時間。
離開之后要不斷關注孩子的生活情況,與孩子保持緊密聯系。
提前演練
出差前。如果孩子的癥狀比較輕,可以在離開前練習跟孩子待在不同的房間視頻聊天,讓孩子知道媽媽在手機的另一邊,是真實存在的。
出差時。盡量和孩子每天視頻,孩子慢慢就會明白,媽媽現在不在另一個屋子,在其他地方,但媽媽也是在的,而且媽媽會回來。癥狀比較輕的孩子,能夠明白這其中的原因和邏輯。
如果孩子程度比較嚴重,或者狀態不太好,父母還是要盡量避免與孩子分離。
父母要處理好孩子獨立與依賴的關系
自理能力的訓練通常是自閉癥兒童行為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但如果孩子與父母的關系并未很融洽、孩子的能力尚且達不到,自理能力的訓練可以推遲。
孩子的保障感也源于與父母的親密感與依賴感。孩子的獨立性會在其比較強大后自然形成。當孩子的獨立性需要沒有形成之前,父母需要更加耐心地照顧孩子,讓孩子在這種被照顧中體驗父母的關懷和溫暖。
父母不必糾結于一時一刻讓孩子一定要做成什么事,請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或者等待“合適”的時候,再教一些生活技能。
如果孩子已經掌握了一些技能,但可能反應慢或者還做不到位,父母應該包容。
因時制宜
在不恰當的時間執意做一些事總會事與愿違。如果爸爸媽媽著急出門,沒有時間等待孩子自己穿鞋,那就幫忙穿好。父母不要既擔心遲到,又執著于孩子自理能力的練習??梢缘鹊叫菹⑷?,或者不著急的時候愉悅、耐心地等待孩子自己完成,并且給予適當的鼓勵和幫助。
父母耐心、適宜的教導,孩子就會逐漸學會一些生活技能。如果父母在自己就非常緊張、情緒不好的時候強制孩子學習自理技能,就會產生很多沖突,孩子也會出現很多情緒和行為問題,這就會損害親子關系。
父母對自閉癥兒童要更加寬容
容忍一些小錯誤,在非原則性問題上不跟孩子形成對抗關系
很多時候,只要不傷害自己和別人,不破壞很貴重的東西(比如父母不帶孩子去可能會破壞貴重物品的地方,家里較為貴重且或易碎品收起來。先不要試圖教授他們規則,因為孩子還無法判斷什么是貴重的物品),都是可以容忍的事情。這樣孩子的膽量也會比較大。
不說過分嚴厲、嚇唬孩子的話,不做嚇唬孩子的事
當孩子犯一些錯誤時,有的家長會很嚴厲,并且嚇唬孩子說類似“再這樣就不喜歡你,不愛你,不要你”的話,甚至會把孩子推搡出門,這樣可能會達到一些“教育效果”,但也會讓孩子更加焦慮和恐懼,甚至會形成“表現不好不值得被愛、被喜歡”的錯位邏輯。因為自己“不好”而“被拋棄”對小孩子來說是很可怕的事情,對于自閉癥兒童來說更是如此。
告知行為后果,讓孩子接受“小懲罰”并承擔“代價”
自閉癥兒童會更加在乎父母的看法,有時他們會刺激或(非暴力)攻擊家長,回應”我不愛媽媽“、“我不要媽媽了”等過激的語言。其實,孩子并不知道這些話的真實意義,如果我們和他討論,“這樣就見不到媽媽了”,“這樣就沒有人陪你一起玩,給你做飯了”,這些都會成為孩子下一次不再說類似話的理由和考量。
相信每個孩子都不愿意做錯事后“被懲罰”,父母可以先給孩子一些預期,告知孩子可能的并且能接受的小懲罰,比如不能吃雪糕,不能和玩偶一起睡覺,這樣的“預告”會給孩子帶來保障感。這樣的“小懲罰”也會讓孩子知道做錯事情要承擔的后果以及付出的代價。起初,孩子可能會故意試探,但逐漸他們就會明白所付出的代價是不劃算的,而這種小懲罰也不會給孩子帶來過多的恐懼。
孩子(接受干預和訓練的過程中)進步很慢時,家長更應該給予理解
家長盡量不要以自己現在的水平去審視孩子當下的能力,要更加平靜地看待孩子的點滴成長,沒關系,慢慢就會了。這種心態希望家長通過“同理心”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建立。如果孩子進步已經有點慢了,父母還沒有足夠的耐心包容孩子,孩子就會更加緊張害怕,感受到自己將不被認可和接納,那么與家長建立保障、信任和親密感就會變得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