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孤獨癥兒童的家長,在面對孩子時,通常都會感嘆——孩子不聽指令,交流有障礙。確實,孤獨癥兒童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語言交流和社交障礙,很多情況下,由于他們認知能力的欠缺,導致了他們不能很好的聽從指令。這時,如何正確的發出指令,就需要家長掌握一定的技巧。
首先,由于孤獨癥兒童對人的注視、追視相對弱一些,所以在交流時,家長應盡量俯下身子或者蹲下來,與孩子處在同一水平線,在得到孩子注意的情況下,再發出指令。
其次,在下達指令后,要耐心等待一會,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讓他去理解指令的意思,如果孩子確實沒有反應或者給出了錯誤的反應,家長要及時的給予輔助,比如動作輔助、肢體輔助等,讓孩子跟隨家長的行為,做出正確的反應。
再次,下達指令的語言一定要簡潔明了。在對孤獨癥兒童下達指令時,不要加過多描述性的詞匯,比如家長讓孩子擦桌子,在遞給孩子抹布的同時,只需說“擦桌子?!倍挥帽硎龀伞昂煤⒆?,你幫媽媽把咱家的桌子擦一擦好嗎?”指令一定要用簡明的語言清晰的傳遞給孩子,便于孩子理解。
另外,在下指令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孩子目前所具備的能力,盡量把指令控制在孩子能夠理解接受的范圍。比如,可以先進行一步指令的練習,隨著孩子能力的提高,再逐漸過渡到兩步甚至多步指令。如果指令過于困難繁復,孩子理解不了,總是做出錯誤的反應,總被家長來回糾正,會讓孩子有挫敗感,讓他們對指令產生排斥。
機構的醫生導師都是專業的,他能判斷孩子的情況,孩子的需求,甚至是什么原因導致的自閉,從而更好的對癥下藥。同時康復機構也能安撫家長的心情,讓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情況,接著對孩子充滿信心,家長的心情也關乎到孩子心情,這樣對孩子也是有好處,如果家長整天愁眉苦臉對著孩子,孩子的病情都不一定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