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到了該說話的年齡,卻不會說話,有時只能像嬰兒一樣發出一些無意義的聲音。有的兒童一歲有左右有自語現象或少量單音詞,無意識啊,“哇”,“爸爸”,“媽媽”等音,過后語音消失。
針對自閉癥兒童無語言,他們往往不理解語言的內在含義聽不懂別人的話,不懂得語言的使用方法是自閉癥兒童的根本問題。
因此,前期的語言康復訓練非常重要。如果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早期干預早期語言康復,給予大量的語音刺激,絕大部分的無語言兒童有可能開始起步,語言開始向前發展。
在這個起步和向前發展的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如何讓自閉兒注意別人的說話,如何聽懂別人的話。要長期培養他們的理解性語言,建立正確的概念;盡快要做的工作是:發展功能性語言去代替刻板、模仿、重復的無意義的語言。
那么,如何引導自閉癥兒童有意識的發音,并且讓他媽能夠聽懂別人的話?
首先,要培養情感交流。
認識孩子,了解他,陪他玩,用我們的情緒感染和引導他,鼓勵幫助和表揚他。
其次,做好模仿訓練。
學習模仿先訓練掌握基本的學習能力,使他們具備學習模仿的先決條件,如專注力,目光接觸,安靜的坐著等。比如模仿粗大動作、模仿訓練者觸摸身體部位、模仿訓練者使用物件做動作、模仿訓練者做動物的動作等。
針對如何訓練孩子聽懂別人的話。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康復學系(原言語聽覺康復科學系)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在多次全國培訓中指出,特殊需要兒童聽懂別人的話,前提是能注意別人說話,并能在協助下(起初)或自動對“話”作相應的反應。我們可以通過很多訓練達到目的。聽指令作辨別物品的訓練基礎的練習。
培養理解性語言,建立正確概念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那么,怎樣幫助自閉癥兒童發展理解性語言,建立正確的概念呢?
諸多自閉癥行業專家和特教老師也總結了自己行之有效的一套語言訓練方法,幫助孤獨癥兒童發展功能性語言。
那么,什么是功能性語言?怎樣幫助自閉癥兒童發展功能性語言?如何培養自閉癥兒童的動機?如何矯正刻板、重復語言?
這些都是在自閉癥兒童語言教學以及家長在自然環境中訓練孩子發音的關鍵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對于每一個特教老師和家長來說,自閉癥兒童的語言是他們關心的和急切想要解決的。只有深入了解和學習了適合特殊兒童本土語言開發的技巧和發放,培養更多專業的語言訓練師,讓家長和特教老師都能夠學有所用,學有所專,那么,自閉癥兒童發音和啟口說話,也將不再是難事。